昨天參加了哲學非星期五@台南的"從德國的能源政策反思台灣的非核家園"講座,本來前幾天在FB上有看到台南社大的朋友提過這件事,前一天晚上想到上FB查時,另一個朋友突然直接丟演講訊息給我,真是心想事成啊XD 由於這位朋友要求寫心得,只好重拾許久未用的blog來打這篇。
演講資訊:
【哲學非星期五@台南】第一季NO.3
從德國的能源政策反思台灣的非核家園
【時間】10/12(六)14:00-16:00
【地點】吳園公會堂十八卯茶館(台南市民權路二段30號)
【與談人】陳信安/
德國敏斯特大學法學博士,輔大法律系助理教授
【主持人】林詩吟/
荷蘭鹿特丹大學流行服裝文化研究博士
![]() |
ppt翻譯:核電廠?不,謝謝。 |
接著講者主要的篇幅在介紹德國宣布2022非核家園時程後,同時做的配套宣示(而不是只有定哪一年但不告訴你怎麼做到),包含提升再生能源比例,以及推動能源轉換政策。官方提到的五大理由其中之一,是民眾參與的機制,說推動能源轉換政策可以
強化民眾參與及增進確保德國民主的機會,細部政策的推行計畫應和當地民眾一起努力,形成共識,並一同決定,而非以和民眾對抗的方式為之。
能源問題居然可以提到民主,想想台灣在最近的風機抗議事件,及油電雙漲等等各項措施,從來沒有事先與當地民眾溝通,不管是好或不好的政策,總是一意孤行,忽略了對話溝通的民主本意,以為選上之後民眾對於政策就沒有置喙之地,簡直踐踏了民主制度(扯遠了)。
除了提升再生能源比例以外,能源轉換政策也訂定各項目標,包含縮短新設電網審核時間,是為了以智慧電網解決再生能源供應不穩定的問題。還有建築修繕率每年2%,這點是節能措施的一環,台灣佔九十幾%的老房子設計相當耗能,人民只好大開空調,政府應該針對老屋修繕節能隔熱這塊著力,而不是只有灑錢補助節能家電,但忽略了房屋本身無法隔絕陽光同時引入自然採光的問題。不過以台灣建商只會蓋想盡辦法蓋滿容積率的樓仔厝,政府又幫助炒房想拆掉老屋好都更的現況下,能推動綠屋頂就拍拍手了。
講者也提到德國的電業自由化(註)是把電力業分成三部分,發電、電網和供電業,台灣的話可以用電信業來比擬:通訊線路公司(如中華電信)和提供各種費率的公司(如小7電信),讓人民打電話可以自由選擇哪一種費率,用電可以選擇費率再生能源比例高一點的公司,可以選擇提供費率不含核電的公司,而不只是開放民營電廠如此而已,造成當台電漲電價時人民無法選擇其他間公司。有人提問講者有沒有什麼一條明路,講者含蓄的說某怪獸電力公司砍掉重練比較快lol
![]() |
150塊入場費的演講居然滿座 |
有一位聽眾是荒野的講師,常常發言補充,會後請教他時也長篇大論講超久,不過我個人覺得除了演講以外,平常想跟民眾灌輸不要核電卻不同意漲電價也沒從自身做起節能減碳時,應該言簡意賅一點否則民眾聽不進去。那我最後也來言簡意賅:
為了下一代的永續發展,不管反不反核,都應該努力推動再生能源。
註:電業自由化,市場自由競爭後,不代表電價不會變貴。
key word: 哲學星期五 德國 反核 電業自由化 再生能源 太陽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Comments?有事沒事留個言吧~